※賀長期贊助台灣棋院之「中環股份有限公司」2023年榮獲文化部第十六屆文馨獎金獎;獨家贊助本院舉辦聯電盃之「UMC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」榮獲文馨獎銀獎。 ※台灣棋院自2024/3/1始,轄下業務由海峰棋院承接,有事連絡請洽海峰棋院 (TEL: 02-2702-8898地址: 106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105號9樓)

張懷一專訪

【職業棋士】系列報導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採訪報導/陳採雲
【三十五】張懷一
簡歷:
          1981年12月16日,出生於南投市。
          8歲啟蒙。
          2004年社會組第一名入段。
          2005年元月獲聘為台灣棋院職業初段。
          2008年11月4日晉升二段。
責任與榮耀
張懷一,現任台灣棋院職業棋士會會長,他說:「圍棋對我而言,既是工作又是興趣。工作與興趣相同,算是最完美的組合,很慶幸自己擁有職業棋士這樣的身分。」
談到對棋界的貢獻與責任,張懷一略帶抱歉地說:「自己想做的很多,但是實際貢獻的卻很有限;目前對內會力求比賽制度的完善、整合棋士的看法,與秘書長保持良好溝通管道,適時地向棋院提出建言;對外最大的任務是,提升大眾對圍棋的熱忱,讓企業家對棋士的觀感更好。」
張懷一說明:「棋士會第一任會長是楊志德老師,第二任是棋王周俊勳,棋士會一直以來都只是建議單位,每年的兩次例會並無實際決策權;當初選擇留下來,主要考量是,與其在外面奮鬥不如留在內部改革,長久來說應該會比較快又有效。」接任會長職務以後,張懷一深刻了解到,在台灣,對圍棋有熱忱又有能力持續贊助的企業,真的不夠多,他表示:「在圍棋界,翁董真的算是難能可貴的企業家。棋院的成立,造就出更多的職業棋士;如果沒有棋院,職業棋士們的生活會辛苦很多。」
目前一年大約有二十盤比賽的張懷一,如何在教學與研究中取得平衡點?對此他表達了自己的感受與觀點,他說:「全世界,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棋手,能以比賽當重心,自己對教導小朋友這塊很有興趣,所以教學就變成自己很大的重心。剛開始教學自修時間自然被壓縮,但是之後發現,只要掌握訣竅,負責教導段位學生,維持適當的教學時數,反倒是能保持將心力都放在圍棋上面。」
對於職業棋士投身於教學,張懷一有獨特的見解:「職業棋士最強的競爭優勢在於棋力,但是時代在變,不能一味認為棋力就是競爭力,多數學生還是很需要老師各分面的引導,例如與生活有關聯的思考習慣,以及心理狀態的調適。當然,只要肯在如何教學上花一點心力,職業棋士們自然是圍棋教學上最有競爭力的一群。」張懷一特別欣賞陳永安老師,他表示:「永安老師除了累積許多輝煌戰績之外,對於教學,他還保持備課的習慣,並把心得集結成書,用心與認真的態度令我欽佩。」
張懷一認為,書唸的好或不好,感覺差距不像以前那麼大,相對的,擁有專業證照以及與人溝通的能力,變得更重要了。他表示,一個老師若能具備以下三項能力,那才算是真的不簡單,第一、要能教到小朋友都很有興趣。第二、學生的棋力要有一定的提升。第三、親師溝通良好並能符合家長期望。
對於世界各國圍棋環境的優劣,張懷一顛覆一般人的刻板印象,他說:「以棋力及人口比例來說,台灣的職業棋士收入,相較於中、韓棋手,算是不差的。」他解釋:「台灣五十多位棋士的總獎金收入,雖然不如韓國三百多位棋手,但是拿同等棋力的中韓棋手來比較,台灣棋手的收入算是比較好的,主要是台灣的小孩子學棋風氣很盛,初學及入門的人口密度高,唯一不足的是缺乏持續力。」目前在台灣全省幾乎週週都有業餘賽,取得一張圍棋段位證書,不再像從前一樣遙不可及。張懷一對此政策抱持著肯定的態度,他說:「對下棋的人來說,一張段位證書,肯定對持續力是有幫助的。」
張懷一很清楚明白自己偏重教學,所以遇到比賽也比較看得開,壓力也相對小得多;平常比較晚睡晚起,遇到比賽時會要求自己十二點以前睡覺,他笑著說:「若想要厲害點,可能要學學陳詩淵作息正常呢!」贏棋當然是開心,輸棋若感到鬱悶時,通常會藉由看書或看電影來紓解,透過科學傳記以及經典文學的閱讀,把眼界放大想法看開,就會覺得輸棋不算什麼。喜歡跑步健身的張懷一,曾經參加過21公里的馬拉松賽跑,他說:「感覺下棋與慢跑很像,一個人孤獨的在路上跑著,後半場的體力更具決勝關鍵。」
成長與淬煉
談到學圍棋的過程,張懷一說:「小時候經過南投一家棋社,受到黑白圍棋深深地吸引,8歲開始由馬銘谷老師啟蒙,因為學的不錯,加上媽媽的支持,所以就一路學下來了。隔年全家搬到中興新村,就改與楊金甌老師學習,10歲順利升段,段位後常隻身赴台北,先後與陳國興、周可平兩位職業老師學棋,13歲升到業餘六段。當時南投學棋的孩子很少,每次比賽遇到的就那幾個,所以跟張正平、張原榮都很熟。」
國中期間曾經休學一年,赴北京中國棋院專攻圍棋,張懷一先後參加過大陸定段賽三次,他說:「第一次是純粹磨練,第二次感覺有點希望,第三次衝段意志很強烈。」歷經三次的失敗,張懷一選擇回到台灣就學,之後轉赴加拿大完成高中學業。感覺自己在衝段失敗後的那陣子算是圍棋路上的最低潮。
張懷一返回台灣,走上職業圍棋之路,除了媽媽的支持之外,他說:「台灣棋院的成立算是關鍵。」有了明確的目標,回國後隨即抽中空軍,服役一年十個月,2003年退役前還參加了一次社會組選拔,2004年以13勝2敗第一名的佳績順利入段,他說:「除了靠國中以前打下的深厚根基之外,精神狀態調到最好、專注力提昇到最高,是主要致勝的主因。」張懷一特別提起:「在圍棋路上,志同道合的棋友是自己持續走下去的動力。很感謝小時候下棋認識的同好,包括林至涵、張凱馨、夏大銘、楊孟允等人,在我衝段期間給了我許多幫助,林書陽在我衝段期間更是經常與我磨棋。」
未來與展望
七年級生的張懷一,對於台灣圍棋環境,抱持著非常樂觀的心情,他感受到台灣圍棋的環境,一定會越來越好。短期內,他規劃做好教學工作,努力讓自己的成績一年比一年好。他除了謝謝廣大棋友的支持之外也提出保證:「圍棋是很好玩的,只要想進步,棋友們在追求的過程一定會學到很多東西。」
媽媽安淑卿婚前曾教過書,婚後擔任全職主婦,直到張懷一學了圍棋,張媽媽才對圍棋相關事務產生濃厚興趣,目前在台中設立了一家「因材施教圍棋教育機構」,妹妹張曉茵圍棋業餘五段,畢業於師大民族音樂研究所,目前跟著媽媽一起負責公司的經營管理,自軍中樂隊退休的爸爸業餘四段,目前與妹妹曉茵一起在台中負責圍棋教學工作。
張懷一,目前也負責台北中華棋院暨兒童圍棋道場段位班的教學,退伍後就一直居住在台北,短期內並沒有打算回台中幫忙家中事業,他說:「住在台北對比賽比較方便。」現在處於愛情空窗期的他說:「如果另一半懂圍棋,會比較能了解我吧!」
張懷一下過兩次電視快棋賽,他感覺電視節目對棋士的幫助很大,多次與陳友義秘書長討論如何恢復電視快棋賽;他說:「比賽企劃及(與電視台)談判的能力,是電視快棋賽能否恢復及持續的關鍵。」
張懷一最喜歡林海峰老師直樸、憨厚的棋士風範;最欣賞曹薰鉉老師腦筋快轉、靈活的棋風,以及他的愛國心;他強調:「很佩服兩位老師,從年輕到五十多歲,都能在比賽場上保持很好的狀態。」
除了圍棋的專業之外,張懷一也是彈琴的能手,訪談中,他很大方地允諾,有機會可以彈奏一曲「給愛麗絲」,所以下次有機會遇到張懷一,別忘了品棋之外,還可以請他彈奏一曲以飽耳福呢!正所謂「前人種樹後人乘涼」,在此期盼張懷一為台灣圍棋種樹,讓棋界有更多樹蔭乘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