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職業棋士】系列報導
採訪報導/陳採雲
【二十二】李奎漢
1987年10月23日,出生於台北市。
7歲啟蒙。台灣棋院2000年第一屆院生。
2000年院生組第2名(7勝2敗)入段。
2001年獲聘為台灣棋院職業初段。
書香世家圍棋觀
目前就讀台大電機系二年級的李奎漢,家中排行老么,除了愛讀書之外,很小就嶄露出圍棋的天份,爸媽是國中及高中的退休教師,目前享受著含飴弄孫之樂,年長他九歲的大姐現任小學教師,二姐是中小學的職能治療師,真可謂是書香世家。
李奎漢在2000年獲得世界青少年圍棋賽第三名,國際扶輪盃青少年圍棋賽高段組亞軍,台北青少年圍棋賽高段組季軍,對於業餘賽的輝煌紀錄,他謙虛地表示:「因為林漢傑、陳詩淵、黃翊祖、李沂修陸續出國深造,才能在業餘界獲得一些戰績及寶貴的國際比賽機會。」
2000年9月,李奎漢創下當時年紀最小升職業棋士的紀錄,他說:「台灣棋院成立,我參加院生選拔,連輸給了余承叡、賴宥丞,後來我是經由推薦進入的,並且很幸運地在第一年的院生組就入段。」(編按:2000年院生組第一名陳逸達,第二名李奎漢,蕭正浩則是在該年由社會組入段,刷新李奎漢年紀最小入段的紀錄)
李奎漢說:「圍棋對我而言是人生試煉場,在我輸棋時,能重新反省,並且在下一場比賽中重新站起來。」他回憶入段前所經歷的低潮:「1997年中華棋協北區國少隊選拔時運氣不錯,雖連贏三盤而入選,可是當時的實力還不夠,在訓練期間怎麼下都贏不了,曾經有過連輸十幾盤的紀錄,或許是心理上認為自己本來棋力就不夠,所以輸了並沒有感到挫折;每次下完棋就會認真檢討,才能快速的進步,在那一年的5月到12月就從初段升到四段。」
李奎漢表示:「在四段升五段的期間,感到極大的障礙,怎麼下都輸,一直升不上去,幾乎快要放棄。幸好爸媽對輸贏比較平常心,自己也在老師的鼓勵下不斷努力,才衝上去。」
入段後一直處於停滯狀態的李奎漢說:「看著別人都在進步,而自己棋力的現況只能用「慘」字來形容,是目前感受到最大的壓力。」不過李奎漢也希望將內心的體認與大家分享:「孩子自己有贏棋的慾望、有正確的學習心態最重要,並不贊成用高壓政策來逼迫小孩學棋。」。
成長與淬煉
會成為職業棋士,爸媽是最重要的推手,李奎漢感謝這一路走來都有爸媽的支持與鼓勵,他述說學棋經歷:「小時後爸媽帶著我學習各種才藝,就屬圍棋最有興趣。七歲啟蒙於天母中華兒童棋院,小學三年級轉到中華棋協,幾乎每天接觸圍棋,同時間受教於三位老師,林聖賢老師、林宏陽老師,還有許饒和老師的指導。小學五年級之後就請陳永安老師個別指導。小學六年級時台灣棋院成立,順利成為第一屆院生。」
談到最難忘的一局棋,李奎漢說:「2000年世界青少年圍棋賽青年組代表權決賽,對手是夏大銘,當時內容下的很大膽,一直棄子約有七、八十目之多,最後竟然贏了。」
李奎漢與目前旅日女流本因坊謝依旻,院生時期曾對戰過,當時棋力還略勝一籌,為何同期的出色棋手大多選擇出國深造,而自己卻決定留在國內呢?
學業與圍棋都有優異表現的李奎漢說:「當時看不出學業與圍棋哪個會比較好,所以選擇留在台灣下棋並兼顧學業。」李奎漢感覺:「下棋能提升小孩的心智發展,而且下棋的挑戰也比當學生來的大。當院生時每週都下棋,棋力進步許多,考上職棋以後,由於當時職棋人數只有十多位,下棋的機會變少了,上課期間又很少練棋,只有寒暑假可以下棋研究,比賽時的棋感不易調整,比賽戰績自然不佳。」
李奎漢說:「大學要認真唸其實還蠻忙的,當然要混也是可以過,自己個性不是很愛玩,所以生活重心放在課業。」對於休閒娛樂,李奎漢想了想說:「在台大參加慈幼社服,週末寒暑假會到台北縣的小學服務,曾經去過核四廠附近的貢寮國小與核二廠旁的大鵬國小,皆是每年級只有一班的小型學校。每次出隊大約15-25人,透過活動與平時的交流,與小朋友建立起友誼,並藉由活動的內容來拓展小朋友們視野。」
對於求學與下棋兼顧的這些年,李奎漢回述說:「因為升學因素國三、高三各停頓一年,再回來下棋時,感覺變鈍了,一直輸,練了好一陣子感覺才又回來。在學業上,由於分配課餘時間給圍棋,大學指考也不如自己的預期,大一時就讀台大工科系,大二轉入機械系,隔了一年又降轉至電機系。李奎漢深刻體悟到:「挫折是人生中必經的過程,成功與失敗都是人生的一部分,都有值得記取的地方。」
未來與展望
「以快樂的心好好的去下每一盤棋。」是李奎漢送給棋友的一句話。
對於自己未來如何規劃?李奎漢說:「未來對自己來說是個未知數,自己蠻喜歡唸書,感覺讀書可以拓展不同視野,激發更多不同的想法。」他認為:「能專心在職棋的人,是具備有很大勇氣的,我很佩服他們。」
談到最欣賞的棋士,李奎漢說:「從小最常打林海峰老師的譜,也最欣賞並敬佩林國手的棋風與性格。」
訪談中,李奎漢散發出一股脫俗的書卷氣,讓人想起一句話「君子之爭,其必也弈乎!」原來在圍棋的黑白世界中廝殺的人,也能是個超凡脫俗之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