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職業棋士】系列報導
採訪報導/陳採雲
【四十】丁少傑
1990年09月04日,出生於台北市。
11歲啟蒙,2004年第五屆院生。
2008年社會組第二名入段。
2009年元月獲聘為台灣棋院職業初段。
少年棋士的世界
丁少傑,十八歲以院生身份在社會組定段成功,目前就讀南山高中圍棋專班的丁少傑,定段前曾經休學三年,當時除了維持英文不間斷地學習,偶而打打籃球、游泳健身之外,所有的時間則是全心投入在圍棋上,丁少傑說:「圍棋對我而言很重要,努力的過程雖然辛苦卻很有樂趣、很好玩,因為喜歡所以才能堅持下去不以為苦。」
當上職業棋士之後的八個月,丁少傑的戰績十一戰六勝表現亮眼,更值得一提的是,2009年的中環盃,丁少傑以新銳黑馬之姿,在眾多前輩強手的環伺下,硬是擠進了前四強,令眾人驚艷。
談到國際賽與國內賽的不同感受,丁少傑說:「國際BC卡盃、LG盃,各下過一盤,兩盤都遇到九段高手,感覺下國際賽時會比較緊張,不過自己還算是能以平常心面對。」對於勝負的情緒與壓力,丁少傑表示:「輸贏沒什麼壓力,賽前會先打對手的譜;贏棋,心裡高興,但是不會特別做什麼;輸棋,大多是回家看DVD,喜歡看動作片、喜劇片,終極警探、007等影片,即使看過很多次,重複再看也還是很喜歡。」
進入職業之後,短短半年瘦了十公斤,身材變得輕盈許多,被問及瘦身的秘訣,丁少傑靦腆地笑說:「因為上學比較累。」隨即解釋:「早上六點半起床,上午四堂通識課,下午圍棋專班有排對戰,晚上還有圍棋課,十點多回到家再整理一下,睡覺時都快十二點了。」
學業與圍棋如何取得平衡點?丁少傑說:「一直以來都是把圍棋當重心,所以復學後才會選擇南山高中圍棋專班。」圍棋專班國、高中共計17人,其中有11名高中生分在同一班隨班附讀,下午圍棋課程採混齡上課,依棋力分甲乙丙三組,各組一律分先,專班的第一名,每月有一千五百元獎學金;丁少傑與趙佩哲是目前圍棋專班的唯二職業棋士,丁少傑說:「記得自己曾經拿過一次獎學金。」
對於記憶最深刻的下棋事件,丁少傑想了想說:「2008年社會組定段賽,因為李晶彬贏了羅聖傑,給了我與羅聖傑加賽的機會,下那盤棋,心情蠻緊張的,因為在本賽時持白中押敗給羅聖傑,佈局階段我局勢稍好,中盤局勢一直轉變,羅聖傑先進入讀秒,最後我險勝六目半,印象很深刻。」可見在圍棋世界裡,除了靠自身的實力之外,還得仰賴對手才足以成事呢!
面臨院生年齡上限的最後一年,丁少傑如願的考上職業棋士,當院生的這幾年是否有過低潮或阻礙,或曾經想過要放棄嗎?丁少傑說:「一路走來始終都沒想過要放棄這條路,所以就算有低潮或阻礙也很短暫沒感覺吧!」他要送給院生一句話:「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,都要繼續努力。」
成長與淬煉
談到學棋的歷程,陪同訪問的丁爸爸說:「少傑11歲學棋,啟蒙太晚,所以我們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行。」丁爸爸拿出了兩疊厚厚的資料,一份是兒子的上課紀錄,裡頭清楚地記載著,上課日期、指導老師大名與學費;另一份是比賽紀錄,登記所有下過的比賽名稱、日期、對手、勝負結果以及升段紀錄。
丁少傑由潘吉成、崔全有老師啟蒙,2000年才學棋不久,參加第一屆北市文化協會「琴棋書畫圍棋公開賽」,榮獲己六組第一名;2001年6月取得業餘初段,2003年9月進入台灣棋院「院生先修班」,2004年正式成為院生,先後跟彭景華、陳永安、戴嘉伸、林至涵、陳義翔、周奎宏等多位老師學習;升上國中,丁少傑為了專攻圍棋而放棄其他才藝,就連幼稚園大班就開始學習的鋼琴也被迫中斷,甚至在考上市立百齡高中後,毅然決然休學三年專心拼職棋;2005年第三屆扶輪盃七戰全勝,榮獲五段組第一名晉升業餘六段。丁爸爸強調:「少傑幾乎上過所有台灣資深職棋老師的課,感謝老師們的指導,感恩所有對戰過的對手,感謝所有關心他的人,更感謝翁董不遺餘力的推廣圍棋。」
丁爸爸對兒子的用心算是棋界有名的,他認為兒子起步太晚,所以特別用心安排多位老師並行教導,為的就是要跟時間賽跑;翻閱著丁爸爸提供的資料,聽著丁少傑學棋的歷程,讓人感受到丁爸爸的用心栽培,難怪在被問到「會走入職棋最重要的推手是誰?」時,丁少傑不假思索地回答:「當然是爸爸。」
對於密集訓練的安排,丁少傑的感受如何?他說:「記憶中每位老師都蠻好的,我不曾被老師打過或罵過;同時跟多位老師學習,好處是密集吸收每位老師的長處,但有時也會感覺思路有些衝突;爸爸對我來說助力很大,但無形中也產生壓力,不過這樣的壓力也是我成長的助力。」
未來與展望
丁少傑表示:「最欣賞日本名譽棋聖藤澤秀行,因為藤澤秀行的前50手無人能出其右,棋風渾厚華麗,棋感超群,並以推廣跨國圍棋為職志。」不過丁爸爸表示:「林海峰老師是台灣當今能登高一呼一統天下的一代宗師,他期待兒子少傑也能向林海峰老師看齊,有朝一日成為圍棋的一代宗師。」對於如此崇高的期待,丁爸爸做了一番解釋:「周奎宏老師常說,小孩子的目標要擺的比自己想要的高一點,所以我對孩子的期待也同樣擺高一點。」所以丁爸爸最常對兒子丁少傑說的話是:「除了努力還是努力。」
對於未來的路如何規劃,丁少傑說:「還沒認真想過。」但他表示:「感覺下棋的時間不等你,讀書隨時都可以,所以未來還是會全心專注在圍棋上。」在台灣,男生滿十八歲無學籍者很快就會接到兵單,所以丁爸爸希望兒子最少能完成高二學業拿到同等學歷,並且可以申請圍棋替代役,丁爸爸說:「圍棋替代役可延續棋力不致於中斷,因為棋士的舞台是棋賽,唯有不斷地增強自身的棋力,方能立足於棋壇。」
身為獨子的丁少傑,令丁爸爸引以為豪的是:「少傑是親友眼中的好孩子,時下年輕人經常脫口而出的,你好煩、你走開等類似話語,都不曾聽他說過。」訪談中這位成熟穩重、謙恭有禮的少年,很難讓人與丁爸爸口中那位,小時候話很多的小男孩做連結,或許這就是學圍棋潛移默化的功效吧!在此預祝丁少傑,能盡快實現自我的期許──「在國際賽拿到好成績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