※賀長期贊助台灣棋院之「中環股份有限公司」2023年榮獲文化部第十六屆文馨獎金獎;獨家贊助本院舉辦聯電盃之「UMC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」榮獲文馨獎銀獎。 ※台灣棋院自2024/3/1始,轄下業務由海峰棋院承接,有事連絡請洽海峰棋院 (TEL: 02-2702-8898地址: 106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105號9樓)

張正平專訪

【職業棋士】系列報導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採訪報導/陳採雲
【二十九】張正平
簡歷:
     1981年10月5日,出生於台中。
     10歲啟蒙,師承王立誠老師。
     1998年韓國女子組選拔賽冠軍,取得韓國職業初段。
     2000年移籍台灣,獲聘為台灣棋院職業初段。
國際賽經歷:
     1994年四城市少年少女賽台灣代表。
     1999年興倉杯世界女子圍棋賽台灣代表。
     2000年東方航空杯世界女子圍棋賽台灣代表。
     2007年智力運動會女子隊台灣代表。
論著:
     2005年在自由時報「圍天地.自由棋」開闢解盤專欄。
     2007年出版「誰與爭鋒」名局細解
     2007年出版「快樂學圍棋」入門篇&基礎篇。(中英文對照本)。
深具國際素養的女棋士
張正平,第一位取得韓國職業棋士身分的台灣人,精通中、英、日、韓四國語言,能說擅寫擁有全方位能力並深具國際素養,她表示:「這一生如果少了圍棋,生活會變得很空虛。」
因為圍棋,張正平遠赴日本四年、韓國兩年,遊歷多國參與圍棋賽事,在這期間累積了不少國際經驗,近年台灣主辦許多國際圍棋賽事,張正平更是主持與翻譯解說的不二人選,目前更是韓國棋刊的專欄主筆,負責撰寫報導台灣圍棋現況。
對於台日韓的圍棋環境,張正平表示:「日本硬體環境很棒,韓國的人情味讓我感動,但是台灣才是我的家。」她說:「在韓國,棋士享有極高的榮譽,權道場租了兩間樓,一間供職業棋士研究用,另一間是門下弟子使用,棋士地位相當崇高,對門生可任意呼喚。」相較於台灣,張正平有感而發:「台灣院生的上課秩序、禮貌態度、尊師重道等基本素養與韓國顯然有落差,聽說棋院溫柔的老師喊破喉嚨也不管用,嚴格的老師甚至還會被抱怨太兇。」她回憶當年剛從韓國回台:「在一次研究會中,突然有個小子提問,我抬頭問:『你是誰?』『我是陳鋒。』『知道我是誰嗎?』『知道。』『既然知道為何沒打招呼?』現場棋士見我嚴厲訓斥,個個竊笑,或許笑我不解民情吧!不過後來陳鋒(目前職業二段)成了棋院最佳的模範生,見到老師們莫不恭敬答禮。」
張正平說:「在日本生活品質比台灣、韓國好多了。在台北,行人很難安心穿越馬路;在日本,車輛總是禮讓行人先行,在電車上日本人尊重他人從不高談闊論講電話;韓國之前與台灣相差無幾,不過近年有追上日本的趨勢。」若真要選擇,張正平說:「台灣是我的家,若是非要離鄉背景,寧願選擇給我溫暖的韓國。」
張正平回國後對台灣棋士制度雖有不滿,但是韓國明治大學圍棋系講師金敏熙的一席話讓她改變:「沒有任何制度是一開始就很完善的,韓國棋院也不是一開始就有制度,一切都是要大家共同努力,長時間累積慢慢建立起來的。」如今的張正平秉持著「台灣棋院創立職業棋士制度相當不易」的信念,要求自己盡微薄的力量幫助台灣棋界成長,她體悟到:「棋士與院生應努力的是,專心增強棋力鞭策自己向上提升,不該太拘泥制度迷失在小我中,而忽略了大局。」
張正平說:「韓國棋院每年分春秋兩季,各選拔出一名女流棋士,選拔賽雖無年齡限制,但是長期以來,年紀小的都很強,所以幾乎很少有年紀大的可以竄出頭來。」
台灣有線電視台總數超過韓國四倍之多,目前韓國就有兩台24小時轉播圍棋的電視台,而台灣卻連一個電視快棋賽都面臨停辦。對於台灣棋院即將努力恢復辦理的電視快棋賽,張正平個人以為:「解說及主持應該要搭配一男一女較好,日本、韓國都是如此,女主持人除了要有一定的棋力之外,具備幽默、風趣的特質,能帶動現場氣氛提高收視率應是首要考慮的重點。」台灣不缺有能力、有潛力、有熱情的人,只要大家團結合作,相信台灣圍棋也能跟韓國一樣從沙漠變綠洲。
成長與淬煉
張正平出身顯赫的圍棋世家,舅舅是旅日圍棋國手王立誠,弟弟是台灣新銳棋士張原榮,外公王文是三人的啟蒙老師。她敘述學圍棋的歷程:「弟弟五歲時,外公覺得他該學棋了,於是我跟八歲的妹妹就被當成陪練抓來一起學。外公設立對局費,一對一下指導棋,我們贏了有六元,輸了也有三塊錢,當時一根冰棒三元,所以輸贏都有冰棒吃,印象很深刻。外公棋力大概九級吧!不知多久外公教不動了,我們才轉給外公教育局同事李連志督學教導,李爺爺棋力初段懂日文,所以常拿日本的棋譜教我們。」
張正平13歲左右就被送到日本當院生,她分析自己天秤座的性格:「好逸惡勞不夠努力,在日本四年生活條件太好、太貪玩,所以成績並不突出,僅在A、B組之間遊走。」為了尋求突破,1998年張正平先回台灣,隨即轉至比較嚴格的韓國磨棋,到了權甲龍道場一個多月後,她回日本參加社會組女流職業選拔賽,順利地打入了循環圈;距離開賽日尚有一個半月的時間,張正平選擇回到韓國接受密集訓練,一個月後韓國女流職業選拔賽開鑼,在四十人左右的兩次預選,張正平順利地打進了八強,最後以冠軍取得韓國職業棋士資格。張正平回憶當年:「舅舅希望我放棄韓國棋士資格,回日本打女流循環圈。」年少志氣高的她最後以一句:「要過好日子就選日本,要當一流棋士就留在韓國。」婉拒了舅舅的建議。
能踏入職棋世界,張正平認為家庭是她最重要的推手,張正平坦承:「在進入職棋之前,自己並不喜歡圍棋,完全是為了討好家人才走下去;當我決定從韓國回來台灣,外公不快樂很難過,以為我不再下棋了。」不過張正平強調:「升上職棋之後,真的越來越喜歡圍棋了,非常感謝家人對我圍棋的堅持,讓自己有機會享受圍棋之妙。」人生有夢最美,被期待的孩子能量也最大。張正平的這番話想必能鼓舞那些,徘徊於低潮與瓶頸的學棋家庭,相信「只要堅忍的走下去不放棄,瓶頸會突破,迎面而來的,會是寬廣的世界。」
張正平說:「家人與外公把下棋看得比讀書的文憑還重要,舅舅王立誠是外公的驕傲,我與弟弟升上職棋,外公很高興的給賞,遇到我們出國比賽也時常贊助旅費,就像韓國LG杯預選,機票也是外公付的,反倒是弟弟考上政大研究所,外公卻不太在意。」
問及記憶最深刻的下棋事件,張正平說:「韓國女流職業選拔賽時,和李玟貞(目前職業三段的)同為6勝1負,兩人之中只能取一名,在第八局加賽贏了之後,全身都快虛脫了。」對於體力的鍛鍊,張正平目前是每週去爬山或健身房跑步三到四次。
關於勝負的壓力與紓解方法,張正平說:「可能是住在國外多年,國家意識特別強,所以遇到國際賽壓力就會比較大,相對的內容也會下的比較好,賽前會要求自己早點睡,但總是睡睡醒醒,只能利用泡澡來舒緩緊繃情緒。」
談到休閒娛樂,張正平開心地說:「去自助旅行啊!」每年暑假教棋的旺季,她寧願少賺一點錢,也要出國下指導棋,一來當台灣棋院的親善大使,二來順道自助旅行拓展視野。張正平說:「日、韓女棋士深耕歐洲多年,在歐洲盃圍棋大賽指導頗受好評,所以受邀名額相對較多。不過,近年來歐洲盃也開始邀請台灣棋士前往指導。」(編註:歐洲盃業餘大賽,每年在不同國家舉辦,從級位到段位的業餘棋友都可報名參加,主辦單位網址http://egc2009.nl/有興趣的棋友可上網了解。)
未來與展望
張正平認為:「一流的棋士必須具備好勝心,而成功的女棋士則需要具備優雅的特質,這兩種力量通常會相互拉扯;好勝就要拼命,眼神就會像狼,所以要兩者兼備就如同要找到一頭優雅的狼一樣困難。」張正平自我解嘲:「智運時像狼,歐洲盃像親善大使。目前訂下目標,30歲以前做狼,30歲以後作親善大使。」
談到最欣賞的棋士,張正平說:「最佩服曹薰鉉有很強的愛國心;最欣賞崔哲瀚行棋銳利、細算精準,而且心地善良。」因為當翻譯的關係,曾近距離觀察過曹薰鉉老師,非常欽佩他能夠在得到應氏盃後,毅然決然放棄日本優渥的生活條件,回到比現在台灣圍棋環境還差的祖國(韓國)。
對於剛拿下第八屆應氏盃世界冠軍的崔哲瀚,與之系出同門的張正平有話要說:「在韓國時,權老師最常要崔哲瀚陪我磨棋,他是權道場最有情有義的人。有一次在韓國下職業與業餘配對賽時,我這組對上崔哲瀚(當時職業三段)與一位韓國院生,棋局進行中,韓國院生輕蔑的說了句『台灣職業果然比較弱』,只見崔哲瀚當場怒斥院生『老師的棋輪不到你來講』,只見院生低頭乖乖聽訓,當時我很震撼也很感動。」如此聽來,崔哲瀚今天能成為世界一流棋手真算是實至名歸。
相較於崔哲瀚,同門師弟李世石就不那麼容易理解,張正平說:「在韓國時,有一次在路上遇到李世石,問他比賽時間,他回了句『問球賽嘛我知道,問棋賽我就不知道』,但別看李世石吊兒郎當的樣子,其實他私下很用功常打譜到深夜;最近一次國際賽看到他,見他認真地為新銳解盤,感覺他有所改變並且成熟許多。」
張正平有感於親情的召喚回台發展,她表示:「身為一位棋士是有社會責任的,如果不能拿到世界冠軍為國爭光,那麼能做的貢獻大概就是推廣圍棋了。」目前張正平在台中開設「快樂圍棋教室」培育台灣圍棋菁英。
談到教學,張正平有許多豐富的經驗與心得,她表示:「上課可以跟小朋友在逗樂中學習,但是第一堂課就要給學生明確的規範與界線,誰逾越了誰就得受處罰。」張正平遇到不少挑戰老師權威的孩子,甚至以「下次不來學了」要脅老師讓步,對於一副「花錢是老大的態度」張正平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