※台灣棋院自2024/3/1起,轄下業務由海峰棋院代理承接,相關事項連絡請洽海峰棋院

黃丞毅專訪

【職業棋士】系列報導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採訪報導/陳採雲
【二十七】黃丞毅
簡歷:
     1992年12月6日生,鹿港人。
     7歲啟蒙,台灣棋院2001年第二屆院生。
     2005年社會組第二名(12勝3敗)入段。
     2006年獲聘為台灣棋院職業初段。
     2008年11月28日晉升二段。
少年棋士的黑白世界 
黃丞毅,這位身材高挑英挺的少年,提到黑白圍棋時,他表示:「自己從小就跟黑白非常有緣,小時候好動,喜歡踢足球,並加入學校足球隊;稍大一點在媽媽的薰陶下迷上了鋼琴,常沈醉在雙手飛躍黑鍵與白鍵間的快感中;繼而愛上書法中黑白的狂雅與收放;直到後來,才真正進入圍棋黑白的楸枰世界。」黃丞毅因此常自我解嘲:「我的人生是黑白的。」然而這個黑白的圍棋世界,對一位棋士來說又代表著什麼?黃丞毅認真地回答:「對我而言,圍棋就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。」
對於輸贏的情緒與壓力,黃丞毅表示:「一般比賽輸贏的情緒起伏不大,許多大小比賽或選拔,也只是單純以增加經驗來看待。」不過他強調:「2005年參加院生組甄選,最後有三名戰績相同,必須加賽選取兩名,自己最後未能得勝,有感到些許失落,不過很快就打起精神,隔月接著力拼社會組。」
他描述:「一開頭心情還算平穩,等到成績愈來愈好,感到與成功越來越接近時,壓力也相對加大;在得知最後關鍵的一局,輸了又得加賽時,一顆心「噗通噗通」的簡直快跳出來。」黃丞毅最後取得勝利篤定入段,是憑藉著什麼力量呢?他說:「強力定下不安的心,暫時忘卻勝負。」可見在圍棋的世界裡,唯有拋開勝負心方能展現實力。
成長與淬煉
黃丞毅出身教育世家,爸爸任職於工研院,媽媽是老師,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相當重視,也認為學圍棋對孩子有相當正面的幫助。七歲那年,黃丞毅有幸接受沈萬平老師啟蒙,奠定他在圍棋上穩健的基礎與棋風,黃丞毅說:「後來爸媽發現我在圍棋方面的潛力,於是更加重視並全力栽培。2001年成為臺灣棋院院生之後,蒙陳永安老師指導,使我得以在棋藝和心性上得到莫大的助益。」
黃丞毅表示:「爸媽都不會下圍棋,小四歲的弟弟雖有業餘初段的棋力而興趣在小提琴,但是家人之間關係融洽、緊密。這一切都要感謝我當院生前,常是全家出動南征北討,參加各地的業餘比賽,當院生期間,每週六、日全家都會一起陪著我開車南來北往。」黃丞毅感受到家人為了他蠻辛苦的,卻不見他們喊累說苦,家人間的情感在無形中更增進了,黃丞毅說:「這一路走來,家族親友們的關懷與鼓勵,更是陪伴我成長重要的助力。」
黃丞毅完成國一學業後,曾休學一年到大陸進修圍棋,他說:「感謝生命中的許多恩人,他們支持我在圍棋的學習路上,能不斷成長精進。」目前國三的他暫時以功課為重,他期許自己能考上理想的高中,並盡可能的把握在棋藝上精進的機會。
被問及是否有過低潮或阻礙?黃丞毅說:「進入第四年的院生賽,有陣子一直連輸,從A組掉到了B組,算是入段前的低潮期。」他表示:「當時並沒有特別的紓解妙方,只是堅持下去沒放棄,不自覺的就適應過來了。」
黃丞毅自謙圍棋方面不夠用功,棋風屬於慢棋,官子算是自己的強項比較少失誤,他表示:「2006年去北京專攻圍棋三個月,2007年又透過棋院安排與蕭正浩、林書陽、余正麒、廖冠泓去北京聶道場三個月,因為有伴所以感覺沒有調適上的問題;只覺得大陸職棋都很強,那段期間跟很多高手對弈感覺進步很多。」
曾經下過電視快棋賽,黃丞毅表示:「第一次上電視下棋,感覺有觀眾觀賞很刺激,很努力想下出好局,但是心態上又抱著學習的心,所以輸給彭景華老師算是完敗,不感到意外。」
未來與展望
在下棋這條路上最需要的後盾是什麼?黃丞毅說:「家人無條件的支持就是我最有力的後盾。」升上職棋以後,比賽固定在每週二,因為爸媽都要上班,所以黃丞毅就訓練自己坐客運北上,不過他笑著提到:「自己算是節儉的,為了勉勵自己,他想到一個好方法,贏棋,就犒賞自己坐高鐵回新竹。」
談到最欣賞的棋士,黃丞毅表示:「李昌鎬很強,各方面都很厲害,有股莫名的喜歡。」他勉勵棋友:「只要有決心、有毅力就能成功。」對於棋界的期待是:「希望台灣的職業棋士能與世界前三強相抗衡。」
言談之中,黃丞毅散發著執著又不失善解人意的特質,讓人察覺到他頗能體會父母辛勤栽培的用心,在此希望他能盡快達成打入國際本賽的目標,實現夢想。